股票配资在哪儿 台积电向特朗普纳“投名状”,给英特尔当接盘侠?

资深炒股配资门户 2025-02-18 16:17:38 89

股票配资在哪儿 台积电向特朗普纳“投名状”,给英特尔当接盘侠?

来源:华尔街见闻股票配资在哪儿

台积电首次将董事会开在美国,底层逻辑是什么?台积电会被关税冲击吗?它又在英特尔和美国政府的复杂关系中,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?它会多大程度去配合特朗普促成盘活英特尔晶圆业务?

成立近38年来,台积电首次在美国举行董事会,地点是亚利桑那,时间定在2月12日-2月14日。

随后,供应链消息称英特尔正探讨拆分半导体制造部门,并与台积电成立合资企业。在特朗普2.0时代,这则消息无疑给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投下了一颗“重磅炸弹”。

受该消息的影响,截至北京时间2月14日,英特尔报24.130美元,涨7.31%,市值1044.83亿美元,续创2024年12月以来收盘新高。

也就是说,特朗普领导的这一届美国政府全力抢救英特尔已成为行业共识。

那么,台积电首次将董事会开在美国,底层逻辑是什么?台积电会被关税冲击吗?它又在英特尔和美国政府的复杂关系中,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?它会多大程度去配合特朗普促成盘活英特尔晶圆业务?

台积电董事会:一年四次,为期三天,最后一天是关键

台积电召开董事会,一年四次,为期三天,地点不是在新竹姥爷酒店、喜来登酒店,就是台北君悦的宝艾厅。

正常流程上,都是从第一天晚上的牛排、红酒的晚宴开始,第二天才会进入会议。上午是负责监督的稽核委员会先开会,董事长不出席,由财务和法务长参与。下午,则是评量管理阶层绩效的薪酬委员会,如果讨论到董事长的薪酬,董事长则必须回避。

第三天才是“真正的”董事会——持续一整天,除了讨论资本支出、人事任命,也会谈竞争策略,当天所有讨论都会列入正式纪录。

目前台积的董事会成员共十名,其中有三位非独立董事,分别为董事长、总裁的魏哲家,荣誉副董曾繁城以及国发基金的刘镜清。

七位为独立董事,分别为:

前NXP董事长彼得邦菲

前应材董事长,现任美商务部工业咨询委员会主席麦克史宾林特

前赛灵思董事长摩西盖佛瑞洛夫

麻省理工前校长拉斐尔莱夫

美商务部供应链咨询委员会现任联合主席乌苏拉伯恩斯

现任美国贝克休斯公司独董琳恩埃尔森汉斯

前台湾地区行政负责人林全

十名董事会成员,5名美国人、1名英国人(邦菲爵士),美国人占一半,照顾美籍董事在美国开会合乎情理,甚至不排除未来每年四次董事会其中的一次,将固定在美国召开。

有人就会问了,以前美国人在台积电董事会占比也很高,以前怎么不在美国召开?

所以说,这一次特朗普2.0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,台积电借这个机会进行主动接触拜码头示好,缓和特朗普团队口头和实际行动的压力,是明智之举。

图注:台积电2025年第一季度董事会决议图注:台积电2025年第一季度董事会决议

按时间推算,2月14日是其董事会召开的最后一天,预计马上会有相关消息放出。

当然,台积电接触美国政府(包括本届特朗普政府)并不是靠在美国召开某次董事会,毕竟其在美国政界一直都有庞大的布局,其董事会成员基本都是半导体产业赫赫有名的企业家和学术专家,而在美国商务部各大咨询委员会名单中,也有大量与台积电有深层关系的人。

台积电会被关税冲击吗?

特朗普这个很难捉摸的领导者,上任前他就高喊,台积电偷走了美国的芯片产业,必须课重税,算是一个下马威。

可问题在于,关税对台积电有多大影响?

台湾地区2024年出口总额为4750亿美元,其中半导体IC出口额1650亿美元,资通讯(电脑、手机、通信产品)出口额1325亿美元,合计占出口总额的65%,剩下为化学,纺织,机械,食品等等。

按地区市场划分,台湾地区出口至美国的金额为1113亿美元,占比23.4%,年增幅46%,这种大幅增长,源自于2024年台湾地区向美国出口的AI服务器产品剧增,这些都划归在资讯通类别当中,出口至美国的IC产品,也就是芯片几乎没有增长,整体仅60多亿美元,还主要是以日月光这样的封装企业为主,份额大概在50亿美元左右。

这意味着,剩下1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额,来自台积电、联电等先进前段制造企业,就算整个10亿美元都来自台积电,也只占其营收1.1%,这部分就算按照100%来征收关税,那也影响也只有20亿美元,结论就不言而喻了。

出口到美国的芯片份额很少,与现代消费电子制造基本都在东亚有关。

美国根本不会也不需要进口芯片,更不会进口台积电生产的晶圆,进入美国海关的以电子成品为主,因为美国没有像我们中国拥有庞大的电子代工企业——富士康,工业富联,立讯等。

比如苹果公司向台积电下单手机芯片,但苹果没有制造工厂,它会要求台积电向其代工厂也就是富士康发货,富士康在中国、越南、墨西哥设有制造基地,台积电制造完成晶圆,晶圆经过封装成为一颗颗的芯片之后,向富士康的制造基地所在国家和地区发货。

富士康在河南郑州的工厂,接收来自台积电的芯片,这个环节台积电的报价不含运费以及关税的价格,相关费用由富士康承担,富士康在给苹果组装手机的报价中,再把接收芯片涉及到的运输费用、关税转嫁给苹果。

不过,富士康郑州制造基地属于保税区,会有另一套税务计算方法,最终组装完成iPhone,以成品的形式向美国发货,苹果公司作为收货方必须向美国海关办理清关作业,并缴纳美国针对电子产品手机的进口关税。

所以,即便台积电北美业务占比大,最终承担关税的,并不是台积电,而是像苹果、AMD、英伟达、高通、博通这些大客户。

这里再延伸出一个问题,既然采用台积电芯片的最终产品,关税太高,那客户们会不会转单其他晶圆厂?

这里要考虑两个问题,有没有这样的晶圆代工厂,这是其一。有没有这样的代工能力,这是其二。

高通、苹果都找过三星代工SoC,结果最后大家都纷纷转单台积电,这个话题有太多解读了,这里也不做过多解读。其次,英特尔如果能扛得起大旗,其晶圆代工业务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需要输血盘活了,更不用说英特尔自己也得找台积电代工。

最后,再说一点,既然特朗普最喜欢的关税手段无法有效制裁台积电,有什么其他手段吗?反垄断,只不过行政部门不一定有全胜的把握。

美国、台积电替英特尔救火的盘算

按照现在局面,特朗普是铁了心要扶英特尔。根据Digitimes的消息,美政府已经向台积电开出几个方案。

第一,台积电在美国建置先进封装厂,完成前、后段芯片的全环节制造。

目前,台积电在亚利桑那规划的三个厂,都没有封装能力,而是借助安靠(Amkor)在亚利桑那配套封装体系。在第三方的封装能力建成之前,晶圆必须运回中国台湾做封装,且就算安靠封装能力建成,部分先进封装可能还是要依赖中国台湾,如果在美国建立台积电自己的封装能力,则可以省掉这个环节,台积电应该乐见这种动作,前提是有进一步的政策支持和补贴。

第二,台积电将先进封装业务交给英特尔,英特尔的先进封装也不差,可以借此培养英特尔在先进封装的竞争力。

这个方案可行性也一般,首先这意味着安靠这些企业的蛋糕就被英特尔切走了,其次英特尔的先进封装也不差需要辩证来看:

不差,也就意味着仍然是不够好,CoWoS封装对良率的要求颇高,毕竟晶圆上的先进制程芯片、HBM芯片都很昂贵,以H100为例,3000美元的成本,6颗HBM芯片就占总成本一半,所以选择高良率的封装厂是商业行为,很难用强制的方式去限制先进封装必须给谁做,如果良率低一二十个点,那客户就无法交待。

第三,美国官方与台积电、英伟达等大厂合资入股英特尔独立的晶圆代工事业部,当中包括台积电技术入股。

这个方案堪称离谱,很难想象有任何一家企业会去投资入股,尤其是技术入股竞争对手,教他技术把他教明白之后,来跟自己竞争?

如果特朗普想帮英特尔剥离芯片制造工厂,让台积电全部接盘还是比较可行的方案,毕竟接盘后变成台积电子公司,并且获得相应的技术、知识产权。

那么在谈判的过程中,还有延伸出来的一种可能:

第四,台积电和部分美国fabless企业一同出钱,财务投资英特尔剥离的制造企业。对于这一波AI浪潮中赚得盆满钵满的台积电、英伟达这些企业,可行性更高。

在特朗普政府、英特尔的角度,剥离尾大不掉晶圆制造业务盘活公司是核心目标;台积电有资金,纯财务投资经营不用管,技术不用管,破产了也只是财务损失,而且有机会拿到成为纯fabless企业的英特尔的订单,当然也能够一定程度上消除特朗普政府潜在的“围追堵截”。

而对于英伟达这样的企业,AI这波浪潮赚得盆满钵满,和台积电一起当个“冤大头”也不是不可能,毕竟通过配合特朗普政府,财务投资英特尔晶圆业务,来换取特定市场、业务在禁令上的“松绑”,也很合理。

不过,不论什么方案,现阶段只要台积电自身的战略、技术路线不出问题,都不会改变其垄断全球半导体制造的格局。

但对英特尔来说,如果成功剥离晶圆制造业务,就是另一番天地了。轻装上阵成为fabless的英特尔,财务数据上瞬间能有大幅度地扭转,这一点二级市场已经用脚投票了。

本文作者:吴梓豪 苏扬,来源:腾讯科技,原文标题:《台积电向特朗普纳“投名状”,给英特尔当接盘侠?》

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

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,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、财务状况或需要。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。据此投资,责任自负。
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

责任编辑:郭明煜 股票配资在哪儿